摘要:近期,一名马来西亚商人因误信社交媒体上的虚假“股票投资广告”,在短短几个月内痛失逾RM171,000,震惊投资圈
近期,一名马来西亚商人因误信社交媒体上的虚假“股票投资广告”,在短短几个月内痛失逾RM171,000,震惊投资圈。诈骗集团通过WhatsApp沟通+虚假交易App,引导受害者不断加码投资,直到无法提款才惊觉受骗。
这类诈骗为何屡屡得手?
投资者如何保护自己?
凡是承诺固定回酬或无风险投资,就该立刻提高警觉。真正的外汇市场波动大,无人能保证稳赚。
投资前请先查明平台是否SC(马来西亚证券委员会)或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如FCA、ASIC等监管。可使用【WikiFX 外汇天眼】验证平台资质。
正规投资不会通过Telegram、WhatsApp邀请你“加导师”、“带单”。凡是主动私讯你投资项目的人,多为诈骗分子。
金融市场机会与风险并存,理性分析、稳健操作才是长期获利之道。每一笔投资前都应“看平台、查背景、懂机制”,而不是只听“导师一句话”。
不要让贪婪成为你财富流失的源头。
免责声明:
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,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、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,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
近年来,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,网络投资广告层出不穷,许多投资者被“高收益、低风险”的诱人承诺所吸引,纷纷投入资金。然而,隐藏在这些光鲜广告背后的,往往是精心设计的骗局。
在当今社会,金融独立似乎只需轻点几下鼠标即可实现,然而,正是这种诱人的承诺让网络交易平台成为了数字骗局的温床。
随着TikTok、Instagram和YouTube等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,越来越多的年轻投资者不再依赖传统财经媒体或专业理财顾问,而是转向“理财网红”(finfluencers)获取投资建议和理财技巧。
一位72岁的妇女通过社交媒体加入了一个假的金投资计划,结果损失了超过260万令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