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欧洲央行下调利率并调整表述,释放温和信号欧洲央行近期宣布将关键存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.25%,这一决定符合市场广泛预期。然而,声明中更为引人注目的变化在于其语气转变,政策声明中删除了“限制性”的措辞。这一表述曾暗示央行的政策立场偏向进一步紧缩,如今的删除被广泛视为欧洲央行认为政策利率已逐步逼近“中性”水平。决策者重申未来政策调整将继续依赖经济数据,不会预设利率路径,以应对全球高度不确定的经济环
欧洲央行下调利率并调整表述,释放温和信号
欧洲央行近期宣布将关键存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.25%,这一决定符合市场广泛预期。然而,声明中更为引人注目的变化在于其语气转变,政策声明中删除了“限制性”的措辞。这一表述曾暗示央行的政策立场偏向进一步紧缩,如今的删除被广泛视为欧洲央行认为政策利率已逐步逼近“中性”水平。
决策者重申未来政策调整将继续依赖经济数据,不会预设利率路径,以应对全球高度不确定的经济环境。虽然通胀趋势整体持续回落,服务业价格上涨也有所缓解,但央行仍警告称外部风险正在上升,特别是国际贸易摩擦和市场波动带来的融资压力,可能抑制企业投资和家庭支出,对欧元区增长构成挑战。
中国连续维稳贷款利率,审慎应对外部风险
中国则继续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立场。4月,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将一年期和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分别保持在3.1%和3.6%不变,已是连续第六个月按兵不动。尽管通胀疲弱、国内需求复苏仍显乏力,且面临外部贸易压力,包括美国新一轮关税威胁,但中国央行选择不急于放松。
分析认为,中国方面担心提前降息可能引发人民币进一步贬值,激化资本流出风险,从而对金融体系稳定构成威胁。在全球货币政策尚未统一松动的背景下,中国倾向于采取更有节制的应对策略,以保持政策自主空间与汇率稳定。
美联储释放耐心信号,关注关税对经济拖累
美国纽约联储主席约翰·威廉姆斯近日在访谈中指出,当前美国货币政策处于合适位置,短期内不需调整。他预测,由于美国政府近期调高进口关税,其经济增长速度将在未来几个月显著放缓,全年GDP增速可能降至1%以下,失业率可能升至4.5%至5%之间。
尽管如此,威廉姆斯并不认为美国将陷入衰退。他强调,当前的经济放缓更像是从高增长状态回归常态,同时呼吁密切观察关税对价格传导的路径,防止一次性成本上升演变为长期通胀风险。
日本通胀高烧不退,食品价格成关键推手
日本3月最新数据显示,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(不含生鲜食品)同比上涨3.2%,高于前月的3.0%,并连续第三年超出日本央行设定的2%通胀目标。剔除食品与能源后的核心核心通胀率升至2.9%,显示广泛的价格压力依旧存在。
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大米价格同比飙涨近93%,创下自1971年以来的最高纪录。这一极端通胀现象与2023年严重高温导致的减产以及地震预警后的恐慌性囤货密切相关。为应对食品价格飙升,日本政府已动用国家储备粮投放市场,计划再释放10万吨以稳定供应。此外,家庭耐用品和能源价格仍保持较快上涨势头,分别同比上涨6.5%和6.6%,凸显物价压力并未显著缓解。
免责声明:
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,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、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,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